两岸真正的“地动山摇”来了 且只是前菜

当地时间4月9日,大陆宣布2020年起陆生赴台暂停,原本在台湾就读的陆生可以依个人选择继续学业。自2011年起大陆学生可申请台湾高校后,陆生赴台读大学的人数曾经一度创下高峰,成为两岸互联网上的热门讨论,更有陆生在台湾参与学生会主席选拔、出书。

2012年大陆作者韩寒写下轰动两岸的“太平洋的风”赞美台湾人情,2015年大陆高中生赴台湾高校就读学士学位的达到1,967人的高峰。2019年,这个数字剩下702人。

大陆学生赴台意愿在降低,这个从2016之后说到现在,近两年申请上台湾高校的陆生有些笑称,自己可能是“末代陆生”,未料没过多久成为现实。近两三年大陆互联网对于“去台湾唸书”大多只剩下一句──为什么要去?


不少在台陆生会积极参与公众活动、争取权益。(多维新闻)

什么样的人去台湾唸书?为什么要去?

先看台湾负责招收陆生的“陆生联招会”给出的数据。2011年首届赴台陆生(学士学位)的有724人,而后2013年上升到1,209人,2014年1,760人、到2015年的1,967人是高峰。2016年是1,657人,2017年降到1,000人以下,2019年降到702人。

但是赴台湾高校就读硕士、博士学位者是增加的。以硕士学位为例,2014年陆生在台读硕士者是595人,2015到2017都稳定在700至800人,到2018年为911人,2019年更升到984人。

硕士学位中自然有一部分是在台湾读本科的陆生直升的,另一部分则是有大陆本科文凭为保证(至少往后回大陆找工作并不发愁),出于进修顺带看看台湾的心态。加上台湾好的高校学士学位开放给陆生的名额不多,过去许多陆生是申请上名额多的台湾私立高校,而硕士、博士相对更多地能读到好的台湾高校,且费用划算。

从媒体报道可以发现,过去一些申请到台湾就读学士学位的陆生有着不错的高考成绩,可以申请不错的大陆院校。“小时候看台湾偶像剧的情怀”是一些陆生给的答案。

过去大陆论坛上太多文章在解释,要不要去台湾、应不应去台湾、费用和政策如何──这些如今都走入历史。面对这样的局面,一名大四陆生简单表示“意料之中,感情上又难过”,“幸好当初也没有打算在台湾读硕士,现在能毕业就好,毕业之后就出国了。”

“陆生是块砖,哪里需要往哪里搬”

2012年,第一届来台陆生蔡博艺出版《我在台湾,我正青春》;2013年时在台湾就读研究生的刘二囍完成徒步环岛台湾,并在台湾出版著作;同是第一届来台陆生的余泽霖,屡次以陆生身分在台湾及西方媒体上发表看法,呼吁台湾重视陆生健保议题等。

陆生,在台湾曾经非常活跃,甚至肩负起“两岸桥梁”之使命。如今新一代陆生大多谨慎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。两岸对立下陆生越发小心,饶是如此,陆生出来争取权益的事情在近年仍不断发生,只是所能引起的关注不如过去。

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,台湾暂停所有大陆人士(包含陆生)返台,一些陆生与台湾教育部开始一场争取受教权益的“战争”。三月底,《纽约时报》中文网刊登了“无法返台的陆生如何点燃疫情中的两岸争端”一文,写下了疫情下陆生的无奈──大陆网民直言“谁让你去台湾读书”,台湾网民则希望“中国人滚回去”。

该名陆生对《纽约时报》表示,这超出了疫情,这是政治。

“陆生是块砖,哪里需要往哪里搬”,这类说法在脸书上的陆生社群中不少见。台湾政府曾以“陆生来台没减少”捍卫自己的两岸政策,“陆生共谍案”也让一些陆生害怕自己与“保密防谍”这种词扯到一起。这些被搬来搬去的“砖头们”在今日正式成为历史,陆生脸书留言中有不舍、也有太多“果真如此”之叹。

两岸关系和缓后自然陆生赴台有望重启──只是在当下,少有人能相信未来(至少四年内)两岸能和缓。

“以前看台湾偶像剧”的情怀在大陆更年轻一代人之间,也几乎消失殆尽。

陆生禁止赴台只会是第一步。后续台湾会面对的,就是六月的两岸经济合作协议(ECFA)是否续签议题。台湾政府近日狂呛WHO,与美国几乎同一口径,中国则是协同一些联合国成员捍卫WHO,对立之势已然形成。台湾因中美之争逐步被推(或自愿)来到前方,也将成为中美之间万一有冲突、首当其冲的受影响者。

“地动山摇”一词过去常提到,但因没有什么真正的改变发生,在两岸之间也给予人“说得严厉,但马照跑舞照跳”之感,过去减少陆客赴台是警告,全面暂停陆生赴台,是两岸冷冻真正代表的实质意义,ECFA的是否续签也让人怀疑──当然,这在台湾当前舆论中,也只会是“跟我何干”的评论。

然而,这很可能只是两岸真正进入对立时期的一个前菜而已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